汉地中心区域是个什么地理范畴?武汉位于汉地的中心区域吗?_湖北_地区_经济
汉地是汉语中用于指代汉族聚居地区的地理概念,属于地名词范畴。汉地最早指汉朝疆域,后演变为汉族地区的代称,其地理范围在古代等同于“ 九州 ”(即赤县神州 ),现代通常指汉族主要聚居的480万平方公里区域。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,即所谓的“九州”。根据《尚书·禹贡》的记载,九州顺序分别是: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梁州、雍州。九州,意即汉地。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,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时确立。从地理角度看,古代中原地区长期被视为汉地的核心区域。
古代汉地的中心区域并没有明显的地理概念,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有变化的。根据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,古代汉地的早期中心区域是上古九州之一的荆州,当时的荆州覆盖今湖北、湖南两省,北至荆山 ,南达南海。这里物产丰富,包括羽毛、象牙、犀皮等特产,且是 楚国 发家之地, 郢都 (今 湖北荆州 )曾长期作为楚国都城。 后来,古代汉地的中心区域演变为黄河中下游地区,即华北平原,也被称为“中原大地”,大致范围涵盖今河南、山东等地。这一区域因农业发达、交通便利,成为古代政治中心聚集地,如商朝、周朝的都城均位于这片区域。
展开剩余67%历史上的汉地政治中心是关中平原上的长安(今西安),长安拥有“四塞为固”的天然屏障,易守难攻,且渭河及八条河流形成的灌溉系统保障了农业生产力。西汉时期,长安既是政治中心,又是经济中心。东汉时期,洛阳成为东汉都城,就承担了经济中心的职能。 历史上,武汉所在的湖北地区自古被称为“汉地十八省”的核心区域,但这一概念主要基于行政区划和地理特征,并非实际的都城选址标准。历史上,武汉因地理分割、军事防御和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,从未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。 “汉地十八省”指除去关东及边疆省份后的中原核心区域,湖北位于该区域的中心地带。
为什么说汉地十八省的中心区域是湖北省呢?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,北部紧邻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淮河一线 ,西部紧贴地势二、三级阶梯交界处,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枢纽。在交通运输上无论是陆路、水路,湖北省都处于枢纽位置。在历史上的水运交通为王的年代,中国最大江河长江与其最大支流汉江纵贯横跨省域的核心区域,明清时期就是“九省通衢”的交通要地。武汉的商业地位始于隋唐,宋后汉口发展为内陆重要港口,明清成为湖北行政中心。由于商业繁荣,是“天下四聚”之一,水陆交通发达,被誉为“东方的芝加哥”,由于城市扩张速度快,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。
湖北位于汉地十八省的中心区域,武汉则位于“汉地十八省”的核心区域,也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心位置。 古代“汉地十八省”指的是去掉关东、新疆、西藏、内蒙古和青海后的中国内陆广大的区域,湖北地处长江中游,西连巴蜀,东望江南,北上中原,南下湖广,是古代中国地理上的核心区域。武汉作为湖北省会,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,形成武昌、汉口、汉阳三镇格局,自古便是重要军事重镇和商贸中心。 武汉历来就被誉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地理中心,经济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、区域、城镇在与外围地区的经济联系中所形成的空间关系。武汉就位居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位置上。
湖北地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,是连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桥梁,也是南北方向省市间交流的重要通道,武汉就位于汉地十八省的中心区域内。汉地十八省的中心区域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?交通枢纽优势:这个方面的优势我们已经在前文介绍了很多。经济辐射能力优势: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,武汉连接长三角、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,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带动作用。其地理位置使武汉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,也是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。武汉还是东部沿海地区沿江进入西部地区的必经之地,也是军事与现代经济发展的交汇点,其战略地位也不容小觑。
发布于:湖北省